攀至最高的煤价、降到冰点的库存、数十家濒临破产的发电厂……近日种种迹象表明,旺季在即,一场“电荒”将在所难免。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势头似乎盛况空前。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华中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重庆六省市今冬明春的电力缺口都将达到1500万千瓦左右,均为历年来最大缺口。记者注意到,目前部分电企煤炭库存量已远远突破15天的监管要求,有些甚至只有3天。
缺电,这一季节性“绑架”众多工业企业的“罪魁”,在入冬之际又站到了台前。而接踵而来的古老命题仍然是:究竟谁该为一年数度的“电荒”负责?
火电厂
现状:将诞生最赔钱央企
昨日,一个消息不胫而走:大唐集团旗下30家电厂资产负债率已超过100%,严重资不抵债;其余也徘徊在80%-90%的非正常水平,超过了火电行业70%的正常负债率水平。若不是依靠银行信贷苦苦支撑,曾经的央企“巨无霸”已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目前火电厂平均煤炭库存只够5、6天的发电需要,不仅远远低于15天的正常库存,也低于7天的最低警戒线。亏损面高达67%的大唐集团年内已亏损30多亿元,全年预计超过40亿元,很可能成为“最赔钱”央企。而华能、国电、华电、中电投等另四大发电集团也都深陷亏损泥沼。有业内估算称,近三年火电全行业亏损破千亿元。
声音:都是“夹板气”惹的祸!
“从产能看不可能缺电,现在机器比以前好了,利用小时却不高,因为许多电厂自觉关停了部分机组。”华能国际一位人士对记者坦言,这样才能避免越生产越亏损的恶性循环,“我们购买的煤价是市场化地水涨船高,卖给电网公司的上网电价却受政策管控,电厂完全受高煤价的钳制。”
记者注意到,2009年以后,秦皇岛动力煤价格涨至1000元/吨的历史高位,煤炭市场已彻底变为卖家市场,结算方式也从以前的“先运煤,发电后付款”变为了“先付款,再运煤发电。”
由于多数火电厂资金链紧张,不得不违约拖延付款,后一种付款方式相当于变相涨价。
记者从国家电网能源研究所拿到的一份报告分析显示,2008年电力行业亏损额达到850亿元,负债率也快速上升,而同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2100亿元,煤电矛盾已白热化。
煤企
现状:超过90%前三季赚钱
与电厂的萧条直接对抗的,是煤炭上市公司的靓丽业绩。根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前三季度39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1103亿,同比增长17.5%;0.64元的平均每股收益比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数值高出了整整一倍。
作为中国煤炭市场的风向标,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已连续三周维持在指数发布以来的历史高位。秦皇岛海运煤炭网指数中心9日数据显示: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为853元/吨,已经打破该指数运行一年多来的最高水平。此前,该价格指数连续四期保持上涨,整体上涨24元/吨。与同期相比,上涨了70元/吨。由于煤炭资源紧张,湖北、湖南、山东等省的煤炭用户则不得不开通船煤航线,从秦皇岛等港口采购煤炭。以湖北恩施地区为例,发热量为5500大卡半烟煤10月连续2次上涨,整体涨幅达50元/吨,现坑口全票价格高达750元/吨。
声音:职工收入水平最低!
昨日,一位从事煤炭行业十数年的资深人士回应记者,“电力行业职工人均收入要比煤炭行业高4-5倍,他们所说的亏损依据的成本信息有没有可能失真?”
记者翻阅年报发现,以华电国际为例,截止2010年末,公司共有员工21283人,比2009年末增添了3225人,但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到,“支出给职工及为职工支出的现金”较上年增添了3.21亿元。这相当于2009年人均“到手”工资约10万元,2010年还略有增添。而这还只是指公司现实支出的现金,对于公司已经计提但没有支出的工资、奖金等,表此刻资产欠债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2010年这项数额共增添了21.31亿元。
华能国际情况也近似,该公司2010年在人员工33811人,仅比2009年末增添224人,“支出给职工及为职工支出工资、社会保险及教育经费等现金”科目却显示,增添了4.26亿元。剔除员工增添身分外考量,四大发电集体往年末支出给职工的薪酬均不降反升。此外,由于下游能源“富翁”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并未直接上市,两大供电集团的高管及职工收入依然讳莫如深。煤炭人士强调,煤炭本身是不可再生能源,过去估值偏低,实行"市场煤"机制之后,价格是回归到了正常水平。
电网公司
现状:切走65%行业营收
过去一直环绕于“煤电顶牛”的种种非议,随着电企哭穷和煤企抱屈,渐渐向下游转移。去年的一组官方数据更让市场将火力对准了电网公司: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0年前11个月,电网实现营业收入2.19万亿元,占整个电力行业的65%;利润总额达到592亿元,同比暴增1828%,行业占比42%。
电网暴富是否该为电荒负责?据记者了解,长期以来,电网输配电成本核算和支出一直是电网企业最神秘的领地之一,成本含糊也令利润空间暧昧不清。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司长范必曾对媒体表示,电网输配电的合理成本构成一般包括技术成本、人员工资、管理成本等,但电网实际核算过程中,说不清的交叉补贴和销售环节各种形式的收费也附加其中,这些附加成本最终都反映到了配电侧终端的销售电价上,导致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价差过大,电网企业成本加利润构成存在一定的“灰色空间”。
声音:不存在暴利之说!
对于公众质疑,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曾明确回应称,国家电网有2万亿的资产,400亿的利润并不高,电荒主要由电力供求关系紧张引起,和电网的利润没有关系,不存在让利的问题。
但如此回应却难堵悠悠之口。由于成本信息极不透明,对输配成本的监管缺少令人信服的依据。国家电监会资料显示,去年国内电网企业平均输配电价不含线损)为160.91元/千千瓦时,占销售电价的28.15%。
以甘肃送华中交易(主要输电通道为德宝直流)为例,2010年在交易过程中,甘肃省电力公司按30元/千千瓦时收取输电费,陕西省电力公司收取1.45%的网损,西北电网公司按24元/千千瓦时收取输电费,国家电网公司按46元/千千瓦时收取输电费并收取5.31%的网损,华中电网公司按24元/千千瓦时收取输电费,五家电网企业输电价格合计达到124元/千千瓦时。如果包含德宝容量电费分摊和各环节网损,整个交易中间成本高达160元/千千瓦时。
◎记者手记
这厢是公众的疑窦丛生,那厢发电企业与煤炭公司的“互掐”如期而至。就在煤电“顶牛”不可开交时,电网暧昧利润的浮出水面更让局面变得复杂。
听煤企、发电厂和电力公司三方的声音,似乎各自为政、各有难处。细究之下,在“市场煤、计划电”的格局下,埋头“赚钱”的煤炭企业和高呼“赔钱”的发电厂确实遭遇了电力改革的过渡期尴尬。
正如煤企所言,“赚钱”的并不一定不合理,不能作为“让利”的依据。由于中间环节的暴利,电厂肩负的沉重的成本负担也并不都来自高煤价,比如铁路运输的价外加价、煤炭税费的不断加重和各地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最终都会转嫁到火电企业的发电成本之中。
不过,作为寡头阵营的电网公司掌握着电力调度交易权,备受输配成本不透明与职工薪酬过高的非议,这却是不争事实。是退避三舍还是激流勇进?在由三大集团扭成的利益锁链上,“棋至中盘”的电力改革正面临抉择。